Friday, December 30, 2005

何時何地讀大學?

今時今日,做家長的不論有錢沒錢,對子女讀大學的前途都憂心忡忡。原因有四:

1. 香港大學給學生發展的空間和選擇有限;
2. 社會上好的壞的訊息多,難做決定;
3. 學生學習定力不夠;
4. 父母工作生活繁忙,不容易長時間輔導子女。

對嗎?

想解決這個問題,簡單地說,一不能操之過急,二要啟發子女關心自己的前途,三要尊重子女的意願;四要知道錢的確可以幫忙解決問題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世界各國地都有好的大學,包括香港。但香港學生出國升學多成才,皆因外國大學教育更現代化,更多選擇,尤其是美國。

二十一世紀已經開了頭,香港是經濟先進的社會,港人子女要讀大學,必有機會,問題是於什麼年歲才可以大學畢業。在沒有機會讀大學之前又可以做些什麼工作。這將會是為人父母者揮之不去的一個難題!

鄭永忠 博士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香港副學士社區學院的出路

香港近年大搞副學士社區學院。副學士社區學院有得搞嗎?
副學士社區學院有得搞和值得搞,但不好搞!

香港要真正搞好副學士社區學院,關鍵是要有足夠大學學位接收成功畢業的副學士學生。但香港政府中期內不容易開辦足夠的大學學位單為接收副學士畢業生。所以,稍有經濟能力或學歷的學生唯有出國升學,這自然影響社區學院學生的平均質素。

想搞副學士社區學院搞得成功,要有師資。香港中小學的師資現時只能在逐步改善中,副學士社區學院的師資暫時很難理想。如果有多些退休的大學教授以玩票性質教社區學院,情況卻可改觀。

但有教過書的人,大多數對今時今日學生的問題都怕怕,肯重作馮婦的退休教授會有幾多呢?

但副學士社區學院仍有得搞和要搞,因為第一,會有不少找不到工作的年青人唯有以讀書做出路;第二,日後社區學院畢業生就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支柱之一。

要搞好香港,在教育方面大學仍然要以培養高科技和知識型經濟的創新者(knowledge professionals)為目標。而社區學院則以培養知識勞工(Knowledge workers)為己任,培養有高度能力運用電腦操作,有一定獨立思考習慣和有一定理性分析能力以挑戰過時的傳統和壞習慣的年輕人。

搞副學士社區學院不同於唱卡拉OK,唱卡拉OK,唱好唱壞,大家朋友一定鼓掌湊興;搞社區學院搞得不湯不水,會誤人子弟,更會拖慢香港經濟轉型。所以,搞社區學院一定要政府搞,並要以平學費的方式搞。方法之一就是盡快把IVE轉為以大學形式運作的社區學院;社區學院兩年,大學四年,社區學院接駁入大學第三年。

鄭永忠 博士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05

如何與海外升學子女溝通















子女出國升學,做家長的一定「心掛掛」。以下是30位同學、家長及海外畢業生於2005年11月12日所分享的心得,地點是思亞升學中心。

擔心子女被損友帶壞

家長擔心子女出國升學期間容易被一些「豬朋狗友」引誘,誤入歧途。通過社區學院後來在華盛頓大學畢業的Elsa指出的確有這種情況出現,一個例子就是損友會引誘學生吸食甚至販賣毒品。對於這種危險,家長有何對策?Elsa指出,其實一個人會不會落入引誘,很視乎那人的立場和原則是否堅定。家長應教導子女如何學懂 「Say No」。思亞升學的鄭永忠博士就引用當年披頭四樂隊的成員保羅麥卡尼的名言:「No, thanks. I know what it's like!」。這句話實在能有效拒絕一些損友提出的不義之請。

子女「大洗」問題

子女在外國沒有家長在身邊監管,很容易過度揮霍,家長可以有兩個辦法處理。一、家長可以先和子女達成協議,先設定每個月的限額。合理的限額是每個月必需的支出再加10%-20%,讓子女自行節制。二、家長在港為子女開設銀行戶口,家長能每個月從月結單得知子女使用金錢的詳細資料。

不要讓欣欣的垂詢變成嘈音

家長掛念留學的子女,每星期甚至每天通一次電話,詢問兒女的學業成績及金錢運用是否妥當。加拿大留學回來的 Christy指出家長不應每次只談成績或用錢問題,而應多談自己生活的問題,就算是家裡的貓病了,又或今天的所見所聞,而比光要求兒女作報告來得更溫馨親切。做子女的都不希望家長欣欣的垂詢變成煩厭的嘈音。

寄住家庭有幾好?

留學生先入住寄住家庭是好的,有些寄住家庭會將學生當成自己家庭的成員,對學生相當熱誠真摰,甚至出錢請學生一同出外旅行。但亦有些學生覺得住得不好,打算搬出或自行租屋。有學生生病也得不到寄住家庭的幫助,若有這等事情發生,學生或父母可以找監護人或中介機構尋求協助。平日,學生亦應主動與寄住家庭的成員溝通,以盡快適應及融入到該家庭當中,不應有事才找屋主商量。

我們在此再一次多謝願意分享他們寶貴經驗的朋友。 謹此送上,希望有著溝通問題的兩代能有所得益。